
联合国大会期间金牛呗,特朗普看似平常的外交表态却引发了惊涛骇浪。
当地时间9月23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真实社交(Truth Social)平台发表了一番惊人的言论。
“乌克兰在欧盟的支持下,可收复其原有的全部领土。谁知道呢,也许还能走得更远。”这番话立刻在国际社会投下一枚重磅炸弹。
然而,短短三天后,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·卡拉斯在接受美国“政客”网站采访时就毫不客气地回应:“欧洲无法独自承担乌克兰战争的重担。”
由此可以看出,特朗普和卡拉斯的言论产生了冲突,那么前者对乌克兰态度的突然转变,究竟是所谓的“战略调整”、还是一种“精心算计”呢?
在我看来,特朗普的这句话,标志着他对乌克兰问题立场的重大转变。
展开剩余89%要知道,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对乌克兰持相对冷淡的态度,甚至曾多次暗示乌克兰应该以土地换和平。
然而,9月23日的表态却一改往日基调,转而支持乌克兰收复失地。
当然了,这种转变并不是基于乌克兰现实的军事实力,而是向俄罗斯施压的一种外交手法。
众所周知,特朗普是商人出身,那么脑袋里必然烙印着深深的商业思维。
对他而言,这可能是一场精明的交易策略。
我通过查阅一些资料发现,特朗普曾在自己的著作《交易的艺术》中提出:“让选择最大化:在谈判和商业决策中,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,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。”
显然,特朗普正在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,以便在乌克兰问题上掌握更多主动权。
但是,细读特朗普的发言会发现关键点。
他强调的是“在欧盟的支持下”乌克兰可以收复失地,而美国只是“继续向北约提供武器,而北约可以用这些武器为所欲为”。
对于这种说法,卡拉斯在9月26日的回应可谓迅速而直接。
她明确指出,欧洲并非唯一有责任帮助乌克兰结束与俄罗斯的冲突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她还强调了这样一个逻辑:正是特朗普承诺结束这场冲突。因此,我们不能单独承担责任。
卡拉斯这番话不仅是对特朗普的回应,更透露了欧洲领导人的普遍焦虑。
她还进一步阐述道,美国是北约最伟大的盟友,如果你谈论北约应该做什么,那也意味着美国应该做什么。
这段话金牛呗,也直指北约运作的核心原则,那就是所谓的“集体安全”。
实际上,欧洲已经在乌克兰问题上承担了巨大负担,相关数据显示,欧盟承诺对乌克兰的援助已超过210多亿美元。
由此可以看出,欧盟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的。
然而,欧洲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。
东欧国家、比如说波兰,他们就主张对俄强硬。
而德、法等西欧国家,则更担心能源价格和通胀压力。
内部分歧往往是最危险的,这也使得欧洲难以形成统一有力的应对策略。
这场美欧之间的“甩锅”大战,揭示了西方联盟在乌克兰问题上走到了“分岔路口”。
表面上,北约展现了团结一致支持乌克兰的形象。
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曾夸耀,北约进行了几十年来最重大的改革和最重大的强化,称有23个北约国家达到了将GDP的2%用于防务的目标。
然而,现实却远比表面现象复杂。
特朗普的言论以及卡拉斯的回应,暴露了跨大西洋联盟的结构性裂痕。
也就是说,北约防务分担机制正经历从“集体安全”向“安全交易”的深刻转变。
当地时间9月24日,美国财务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的表态更加直白,他说美国不打算介入任何军事行动或任何其他局势,我们将向欧洲人出售武器,而欧洲人可以将武器移交给乌克兰。
这种“只卖武器不参战”的态度,明确了美国希望与乌克兰冲突保持距离的立场。
但是,欧洲愿意独自面对俄罗斯的压力、做这个“冤大头”吗?
卡拉斯的回答很清楚已经很清楚了,欧洲显然不希望美国退居二线。
在这场大国博弈中,乌克兰自身的命运似乎被边缘化了。
根据报道,乌克兰年度国防预算的60%依赖外援,未来两年的资金缺口高达570多亿美元。如果冲突持续到明年的话,年消耗可能达到惊人的1200亿美元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西方援助的实际效果可能远低于账面数字。
要知道,美国国会批准的1750亿美元援乌资金中,大部分资金并未直接进入乌克兰,而是流向了美国本土的军工体系。
这种情况也导致泽连斯基一直在抱怨,美国军援“账实不符”,大量资金实际上在美国军工体系内循环。
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乌克兰已经陷入财政绝境,前线缺弹、后方欠薪的窘境日益严重。
这个被战火摧残的国家,正面临成为“谁都不愿接手的烂包袱”的命运。
而特朗普提出的“欧洲买单、美国供武器”的模式,可能只会进一步加剧乌克兰的困境。
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,我认为未来会可能出现三种情景。
第一种是,欧洲被迫接盘。
尽管卡拉斯公开表示拒绝,但面对美国的压力,欧洲可能不得不承担更多责任。
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深度卷入,而欧洲由于地缘接近的原因,难以像美国那样“隔岸观火”。
第二种可能是,乌克兰问题“长期化”、“冻结化”。
这个很好理解,美。欧各方都不愿继续投入巨大资源,但又不能接受彻底失败,于是冲突可能演变为类似顿巴斯地区此前多年的低强度僵持状态。
这种情况下,乌克兰事实上就是被“分割”了。
第三种可能是,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解决方案。
只不过,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小。
目前,俄乌双方的立场极其悬殊。
乌克兰要求恢复1991年的边界,而俄罗斯则希望承认新领土现实,他们压根就谈不到一块去。
更重要的是,大洋彼岸的特朗普、是否愿意继续投入政治资本推动和谈还是个未知数。
在未来的几周时间里,随着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明确其乌克兰政策、以及北约成员国之间的紧急磋商,这场“甩锅”大战的结局将逐渐清晰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乌克兰危机已然成为检验美欧关系韧性的试金石。
无论结果如何,这场博弈都将重塑未来几十年的欧洲安全格局。
或许正如卡拉斯所暗示的金牛呗,现在的问题不再是“谁将赢得战争”,而是“谁将为和平买单”。
发布于:河南省聚宝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